在北京科技周活動現場,不僅有展現我國硬核實力的高精尖展品,更有一批面向廣大市民特別是青少年朋友的科普展示活動,它們讓科學知識變得可知可感。
“天外來客”大有來頭
來到北京天文館展臺前,記者就被正前方擺放的兩塊“石頭”吸引住了。一塊黑紅相間、一塊灰中帶黑,這兩塊看上去普普通通的“石頭”其實大有來頭。
這不,工作人員王思雨正在向圍觀的孩子們介紹:“這塊黑紅相間的‘石頭’叫南丹鐵隕石,是公元1516年即明朝正德11年的‘天外來客’,在地球上靜靜地客居了400多年后才被人們發現。別看這塊隕石塊頭很小,卻重達20千克,原因就在于它的含鐵量高達91%??”
在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北科院)的支持下,北京天文館購入一批隕石充實館藏,為觀眾提供了能夠親手觸摸隕石的獨特體驗,拉近了人們與天文這一學科的距離,讓人們在主動探索中了解更多關于隕石和宇宙的知識。
“沉浸式”體驗滑雪
在北科院的另一展臺前,北京國際科技服務中心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正忙著帶領小朋友們制作VR紙板眼鏡。這是來自馬來西亞的“VR滑雪眼鏡”展項。通過自制VR紙板眼鏡,青少年可以沉浸式感受冰雪世界,以運動員視角體驗驚險刺激的高山滑雪運動。
緊挨著的另一個展臺前,幾個小朋友正在動手制作機器人:將紙質的滑冰運動員用膠布粘貼在一把塑料牙刷頭上,啟動牙刷頭上的微型馬達,一個“花樣滑冰機器人”就做成了。
據工作人員侯巖峰介紹,這是面向青少年兒童科普花樣滑冰運動的互動展項。該展項利用振動電機、紐扣電池、牙刷頭和花樣滑冰運動員剪影等材料,組合制作成一個能夠自由移動的科學小制作。孩子們完成后,可以在模擬冰場中試驗、比試和修正運動員的滑行軌跡,營造出冰雪運動場景?!八軒椭嗌倌陮W習振動電機電路,了解振動電機應用場景,如電動牙刷、手機振動功能等都是振動電機在生活中的有益應用?!焙顜r峰說。
親密接觸“多彩生物”
北科院下屬單位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以下簡稱麋鹿苑)和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輻射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輻射所)布置、展示的科普展臺周圍人頭攢動。
一位小朋友正趴在桌子上,制作麋鹿形象的雕版印刷畫。只見他用刷墨鬃立刷沾上紅色油墨,以打圓圈的形式均勻涂抹在雕版上。麋鹿苑研究員助理洪士寓抽出一張宣紙平鋪在雕版上,指導他用拓印鬃平刷將麋鹿的圖案顯示出來??
此外,麋鹿棲息地展示課以展教結合的方式對麋鹿的棲息地進行全面系統介紹,“云游麋鹿苑”以紀錄片形式向大家傳播麋鹿的自然行為??
輻射所展項圍繞著“多彩生物”主題展開。在一盆盆石斛、靈芝盆栽旁邊,一群女孩正在DIY壓花植物書簽。輻射所輻射微生物室主任劉桂君告訴記者,這次會展上他們設計了很多活動,希望孩子們感受到多彩花朵、葉片的勃勃生機帶來的驚喜,感受生活中的多彩植物,從而愛上生物這門學科。
一位媽媽在帶領孩子參與多個展項互動后,開心地對記者說:“這些展項體驗過程生動有趣,能夠引導孩子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思考問題,是一場值得品嘗的科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