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鐘測出核酸結果,眼底拍照可知全身慢病,千里之外實現“懸絲診脈”??在全國科技活動周主場活動暨北京科技周活動現場,一系列惠及民生的健康產品閃亮登場。
機器人核酸檢測,20分鐘出結果
步入室內主展廳,記者首先看到一臺全自動核酸檢測機器人——卡尤迪閃測英雄。這個具有32通道檢測能力的核酸檢測機器人,使用的配套檢測試劑將樣本保存、試劑配制、核酸提取、擴增流程集于一體,通過機械臂全自動智能化操作,讓一臺儀器成為了一個完整的核酸檢測實驗室。
展臺負責人江輝告訴科普時報記者,該機器人可以檢測32個不同的項目,比如新冠病毒、甲流和乙流病毒等,都可以同時在這臺機器內接受檢測。將檢測樣品放進去后,20分鐘內就能出結果,而且全程不需要任何其他人為操作,可以完全實現無人值守。
給眼底拍張照,全身慢病即刻知曉
在鷹瞳Airdoc人工智能視網膜健康風險評估展臺前,等待體驗的參觀者排起了長隊。掃碼、填寫信息、進行眼底檢測,3分鐘后,一份全面的眼底體檢報告就能發送到你的手機。這份檢測報告不僅會告知體驗者的眼病、患病風險和注意事項,還能告知相關的慢病風險及其預防和管理措施。
“我們利用AI技術來窺探眼睛透露出來的健康密碼,從眼底照片就可知曉眼健康和全身健康情況?!痹撜古_有關負責人蘇文告訴記者,從科技周開幕以來,來檢測眼底的人特別多?!盁o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大家對自己健康狀況的關注度都越來越高!這是好事!”
一位拿到報告的大叔向記者展示了他的檢測結果:豹紋狀眼底(重度),建議定期進行眼底檢查。除此之外,報告還分別就大叔的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方面的風險進行了評估。
千里之外,中醫實現“懸絲診脈”
在中醫科技——愛迪生發明展區,記者體驗了一把現代科技與傳統中醫碰撞與交流所帶來的“脈動”。
記者將右手腕放到一臺小小的儀器上,在紅外線準確定位好手腕的第一道腕橫紋后,3個溫暖的探頭開始探測記者的脈搏。把脈結束后,記者在另一臺儀器上看到了自己的脈搏動圖。不僅如此,為了方便中醫感受真實的脈搏跳動,這臺儀器還將動圖再次轉化成了脈搏跳動的場景。記者將3根手指搭上儀器特殊設計的一層薄膜,立即就感受到了自己的脈搏跳動。
“中醫看病要把脈,以前總是要求醫患面對面。但在互聯網上看中醫,存在‘望聞問切’四缺一的現象,四診信息不完整,不僅影響療效,而且還可能造成誤診。這兩臺設備解決了中醫遠程把脈的難題,將患者端把脈的信息記錄下來,存儲到云端服務器,讓醫生端像播放器一樣隨時隨地下載數據,還原成能跳動、可觸摸的仿真脈搏,如同真實觸摸到患者的脈搏一樣?!闭古_負責人、脈之語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部總經理劉震對記者說,“現代科技賦予了傳統中醫更多的發展空間,讓中醫也能做到與時俱進?!?/p>
通過AI、傳感等“硬核”技術,古時傳說中的“懸絲診脈”變成了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