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由國藥集團中國生物(以下簡稱中國生物)拍攝的紀錄片《迎戰奧密克戎》正式面向公眾播出。該片全面回顧了中國生物的科研人員高效研發新冠病毒變異株——奧密克戎疫苗和藥物的科技攻關歷程,集中體現了科研人員專注創新、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彰顯了中國生物作為一家央企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責任與擔當。
自2021年11月9日在南非首次檢測到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以來,世界各地陸續出現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患者……2021年12月9日,中國生物第一時間從香港大學引進奧密克戎變異株,并迅速啟動奧株疫苗研發。自2022年1月起,我國多地報告奧密克戎疫情。中國生物所屬的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和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在第一時間義無反顧、盡銳出戰,夜以繼日地進行攻關研發,投入到疫情防控的阻擊戰中。
《迎戰奧密克戎》全方位地展示了中國生物在核酸檢測、特效藥研制、疫苗研發和國際合作中發揮的央企擔當作用,還原了一幕幕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真實片段,記錄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感人故事。
今年3月初,上海暴發新冠肺炎疫情,為了滿足核酸檢測需求,中國生物提升了5—8倍的日檢測能力。中國生物上海捷諾總經理夏小凱介紹,在上海疫情暴發的兩個月里,上海團隊共完成了300萬管核酸檢測任務。
除了完成核酸檢測任務,中國生物更是將研發治療新冠的特效藥擺到了重要的位置。
中國生物首席科學家、副總裁張云濤介紹,中國生物目前共有4款治療新冠的特效藥。其中,中國生物自主研發的F61單克隆抗體,是專門針對奧密克戎變異株的一個高效的特異性單克隆抗體,對目前全球奧密克戎變異株以及前期已知的新冠病毒變異株都具有非常高的中和效果。張云濤透露,目前,中國生物正在研發F61的噴霧劑,未來將通過鼻噴的給藥方式,用于人群聚集場所的應急預防。
國藥集團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楊曉明介紹,針對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我國從診斷、治療、預防全方位布局,果斷布局了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mRNA疫苗這三條技術路線。一年后,這3條技術路線的4款疫苗都獲得了臨床批件,研發成果走在了全球前列:今年4月13日,中國生物兩款奧株新冠滅活疫苗獲得香港臨床試驗批件,4月26日獲得國家藥監局臨床試驗批件;4月29日,中國生物奧株新冠滅活疫苗、奧株重組蛋白疫苗獲得阿聯酋阿布扎比衛生部臨床試驗批件。
此前,世界衛生組織將11款疫苗列入“緊急使用清單”,中國生物研發的滅活疫苗成為全球首個獲得世衛組織緊急使用授權的非西方國家新冠疫苗,也是第6款獲得世衛組織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驗證的新冠疫苗。
從發現新冠病毒伊始,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就開始了一場跟病毒的賽跑。從2020年2月初疫苗立項,到4月28日啟動Ⅰ期和Ⅱ期臨床試驗,只用了短短兩個月時間,就摸索出了一條能夠成功研發疫苗的途徑,跑出了科研領域的“火神山速度”。
“火神山速度”的背后是無數科研人員只爭朝夕的拼搏和奉獻。帶領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科研團隊進行疫苗研發的科研人員趙玉秀,每天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在實驗室里工作十幾個小時,兩個月后,研發完成,趙玉秀走出P3實驗室時,幾乎處于一種失憶狀態。直到今天,趙玉秀的記憶力仍然沒能恢復如常。
在《迎戰奧密克戎》紀錄片中,中國生物研究院院長李啟明講述了一個故事:研發重組蛋白疫苗的過程中,他的一個學生在做實驗的時候,因為過度勞累,全身出現帶狀皰疹,醫生要求必須住院治療,但因為他要每天查看實驗結果,沒辦法只能每天早晨進實驗室,下午再去醫院打點滴。至今這名學生的身上都還有帶狀皰疹留下的印記和傷疤。
中國生物首席科學家、副總裁楊匯川介紹,作為我國最大的疫苗研發企業,中國生物肩負著很大的社會責任。除了滿足國內的需求,中國生物在全球的疫苗供應保障方面也責無旁貸。為了應對新冠病毒變異在世界范圍內可能導致的大流行,中國生物積極做好儲備,在國內建立了6個P3規模的生產車間和幾十條疫苗生產線,一天可以生產幾千萬劑疫苗,1年的產能接近100億。
這背后是中國生物對研發不斷加大的投入。中國生物連續第6年對外披露的社會責任報告顯示,2021年,集團創新研發投入達38.2億元,占收入比14.2%,同比增長達34.5%。
不僅如此,奧密克戎變異株出現以來,中國生物不僅在第一時間啟動了針對該變異株的疫苗研究,而且還向全世界分享了相關信息,體現了中國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國際責任和國際義務。
累累碩果的背后,是中國生物人執著創新的孜孜不倦和分秒必爭,也是中國生物人在臨床試驗前以身試藥的無畏勇氣和果敢自信。
2020年3月,國藥集團董事長劉敬禎、中國生物董事長楊曉明、中國生物黨委書記朱京津等領導主動和一線科研人員參加了30人的疫苗接種先鋒隊,在動物實驗后,Ⅰ期和Ⅱ期臨床試驗前接種了新冠疫苗。朱京津說:“像神農嘗百草一樣以身試藥,這是中國生物制品人的光榮傳統,體現了中國生物制品人的品格和奉獻精神?!?/p>
“新冠疫苗的研發確實需要付出很多代價,我們盡最大努力去做了我們應該做的!”“這個疫苗是研發出來的,也是拼盡全力搏出來的!”“我們希望奧密克戎變異株的疫苗研發成功后,也能夠迅速供應全球其他國家,讓人們遠離病毒,早日回歸正常的生活?!薄?/p>
《迎戰奧密克戎》片中這些平實的話語,反映了中國生物人最真切的期待。
回憶起疫苗研發過程中的艱辛,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長王輝在鏡頭前幾欲落淚,聲音數度哽咽,但她堅定地說:“我從來沒有后悔過!”
在迎戰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中國生物憑借著前瞻的眼光和布局、與病毒賽跑的技術攻關速度、敢打硬仗的勁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贏得了黨中央和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在有著100多年歷史的中國生物,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員接力前行,他們將自己的一生毫無怨言地奉獻給了疫苗研發和生物醫藥事業。他們傳承著百年中生的精神,集中展現了新時代科技工作者奉獻、拼搏、創新和協同的科學家精神,閃爍著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