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xvvxx"><sub id="xvvxx"><th id="xvvxx"></th></sub></pre>
<menuitem id="xvvxx"><address id="xvvxx"></address></menuitem>

<menuitem id="xvvxx"><sub id="xvvxx"></sub></menuitem>
<pre id="xvvxx"></pre><meter id="xvvxx"><form id="xvvxx"></form></meter>

        <menuitem id="xvvxx"><address id="xvvxx"></address></menuitem>
        <menuitem id="xvvxx"><sub id="xvvxx"></sub></menuitem>
        <menuitem id="xvvxx"><address id="xvvxx"></address></menuitem>
        <menuitem id="xvvxx"><sub id="xvvxx"></sub></menuitem>

        <progress id="xvvxx"><form id="xvvxx"></form></progress>
        <pre id="xvvxx"><address id="xvvxx"><th id="xvvxx"></th></address></pre>
        <pre id="xvvxx"></pre><dl id="xvvxx"><address id="xvvxx"><track id="xvvxx"></track></address></dl>
        科研人員講好科學故事,有了工具指南
        • 來源:科普時報
        • 作者:趙東平
        • 2022-07-28 13:34

            當前,我國科研人員從事科普工作的主要問題之一為他們不擅長做科普。由于沒有受過專門訓練,科研人員在從事科普工作的技巧、經驗和能力等方面儲備不足,所以無論是果殼網“我是科學家”對聲音、形體的培訓,還是中國科協邀請科學家入住頭條、抖音等短視頻平臺,都是科研人員提高科普能力的一種方式。但這些方法相對缺少長效性,而科普圖書作為工具手冊則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

            美國作家托馬斯·海登和米歇爾·奈豪斯編著的《科學作家手冊:數字時代選題、出版和成功必修指南》分為三部分26章,從如何構建一個故事、如何尋找素材、如何應對長期從事創作面臨的負面情緒、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和如何處理業務細節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此書適合有志于科學寫作、對科學寫作仍有抱負以及對科學傳播感興趣的科技工作者、媒體從業者等參考閱讀。本文主要從科學作家如何講好一個科學故事入手,供科研人員借鑒。

            首先,注重科學性。結合社會熱點、焦點以及公眾感興趣的話題,選擇相應的主題內容。通常情況下,需要尋找信息源,科學家可以圍繞自己所在領域進行撰寫,或者“與研究人員進行交談,請他們推薦研究該課題的其他人員,并且需要在采訪前準備好問題清單”,通??梢詥枂枴把芯咳藛T是如何開始研究這個主題的,或者請他總結一下研究成果和意義”。在文章編輯完成后,“務必仔細檢查其中所有(包括引言中)事實,以確保報道內容完全正確”。

            其次,注重趣味性??蒲腥藛T做科普,科學性是基本的底線,一般“科學家希望科學作家在文章中附加一些專業說明性文字,但是對于科學作家來說,這種做法相當于在自己精煉的文章中加入一些只有該領域專家才能看懂的細節”??茖W文章的故事可能涉及前沿科技,但作者堅持認為要從根源上挖掘故事。獲取故事意味著會花一些時間與科學家討論其感興趣的歷史或者分享他職業生涯中經歷的失敗,但“有趣的個人歷史可以為整個文章提供貫穿的主線”。

            最后,注重邏輯性。對科研人員來講,“進入科學寫作領域的道路其實是五花八門的”,和學歷、從業背景等相比,“擁有靈活運用手頭資料并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給公眾的能力更重要”。在寫作科學故事的初始階段,需要先確定講述的故事類型,“利用在現場或在家的休息時間,整理筆記并勾勒故事輪廓往往大有裨益”,同時,學習其他作者的場景構建、人稱描述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確定創意后,擬定故事提綱,可以先設計“文章開篇、高潮和結尾的場景”??茖W作家卡梅倫·沃克說過,“我一般不會正式寫提綱,而是把一個故事分成幾個部分,然后再為每個故事擬小標題”。有些作家會因為“某個句子、某個段落或某個章節絞盡腦汁”,為此作者建議,搭建完整的故事結構并充分掌握寫作素材更重要,并且等到成稿后,擱置一段時間再重讀一遍,會有意外的收獲。

            寫作雖然是一件極其耗費精力的事情,但它“還可能帶來多方面影響,有助于為職業生涯拓展提供可能性”。所以,不論你是否將寫作作為提高科普能力的渠道,還是想提高科普作品傳播力,都可以通過閱讀此書進行學習。

            (作者系北京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北京科學中心科技輔導員)

        責任編輯:于翔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聯系我們!
        国产精品2017久久婷婷,国产精品26页猎奇,国产精品37页,国产精品3P在线,国产精品3p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