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體》開始,科幻IP活躍在影視市場的同時,也讓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其在文化產業里面蘊含的價值。對深圳來說,科幻正在逐漸成為一塊與這座城市的科技創新實力相匹配的新“招牌”。最近,深圳甸甸巴士劇團和科學與幻想成長基金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宣布未來將共同開發及出品多部科幻舞臺劇,目前深圳首部市場化運作的大型科幻舞臺劇《賭腦》也已啟動。業界人士認為,科幻戲劇的市場潛力很大,很可能成為下一個產業風口。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樣式的戲劇能夠充分體現深圳的城市特色和區位優勢,我覺得科幻戲劇或許是最為值得突破和發展的類別,且很大概率會是戲劇產業的下一個風口賽道?!鄙钲谑袘騽〖覅f會副主席、甸甸巴士劇團團長陳祈充介紹,科幻舞臺劇在國內尚處于起步階段,作品數量較少,而他決定嘗試科幻舞臺劇是基于對未來和行業發展潮流的判斷。在他看來,深圳的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科技感、未來感是這座城市顯著的城市特質,文藝創作需要跟城市特點緊密契合,所以科幻與戲劇的融合正是值得去發展的一個細分領域。而科學與幻想成長基金有著不少優秀的國內原創科幻作品資源,這也讓他覺得雙方有著廣闊的合作空間。
科幻戲劇,在近年國內的戲劇舞臺上并不陌生。2016年,3D多媒體舞臺劇《三體》的上演,被視為“國內真正意義上科幻題材的戲劇‘試水’”。當時有觀點認為,那些原著里細膩生動的科技場面,以及那些牽涉到天體物理學的元素,如何實體化地展現在普通觀眾的眼睛里,并通過一個空間有限的舞臺去呈現,這不僅是對導演的考驗,也是對中國舞臺劇首次呈現科幻題材的挑戰。如何讓科技性、未來感、真實感與故事性、戲劇性在舞臺上交互并存,讓“硬科幻”內容找到較“軟”的著陸方式,而不是簡單把一些科技元素或科技效果作為噱頭吸引觀眾,是很大的難點。
對此,陳祈充深有同感,他說:“資金投入多,特效設計難,而且觀眾對科幻舞臺劇的審美和標準也比較高,這都讓科幻舞臺劇的制作會比傳統舞臺劇的難度高?!?/p>
南方科技大學教授、科幻作家吳巖也認為,戲劇有自己的規律,跟小說不同。尤其是如果由小說家來搞戲劇改編,不一定容易。所以,要調動戲劇工作者的積極性。據吳巖了解,對于科幻戲劇,目前有投資人有興趣,也有不少人在做,所以科幻戲劇可能是一個新的熱點和藍海。在他看來,作為文化產業的一部分,科幻題材怎么能夠在文化產業里面占有比較好的份額,值得認真研究。